默茨决心已下,准备对华连开3枪,民调显示德国人已经开始怀念默克尔

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-11-11 2 0

最近,一项德国民调结果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,显示出四分之一的德国人希望前总理默克尔回归。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德国民众对现任总理默茨不满的情绪,也揭示了德国在当下复杂国际环境中的深深困惑与矛盾。这样的背景下,德中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,尤其是在稀土和安世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摩擦日益加剧。

在这一波动荡之际,默茨政府似乎选择了“重新评估”对中国的贸易政策,聚焦于价值链安全及原材料进口的保障。近期,他召开“钢铁峰会”,提出要对中国的钢材征收高额进口税。在这之后不久,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也公开发声,表达了对保护德国核心产业的强烈愿望,甚至威胁如贸易关系恶化,就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措施。

默茨决心已下,准备对华连开3枪,民调显示德国人已经开始怀念默克尔

此时此刻,德国政府犹如一只被困在十字路口的动物,前方是前任领导人的务实外交,而身后则是当今世界日益升温的贸易保护主义。更令人困惑的是,默茨的强硬立场并没有得到全体民众的支持,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满。当思考德国未来的方向时,许多人开始怀念默克尔执政期间,以对话与合作为基础的对华政策。

首先,我们必须明确目前德国所面临的根本性矛盾。过去,德国凭借其先进的工业技术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,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。然而,随着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的迅猛发展,德国正在各个关键领域与中国展开正面对抗,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与AI半导体等重要未来产业上,德国逐渐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。

与此同时,德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,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这两个行业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,更是数以百万计劳动者生存的保障。因此,德国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,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默茨似乎倾向于以对抗姿态回应中国的崛起。

默茨决心已下,准备对华连开3枪,民调显示德国人已经开始怀念默克尔

展开全文

然而,提升关税及调整供应链策略的做法充满矛盾。当德国选择通过提高对华钢材关税来保护其国内钢铁行业时,短期内或许能减少部分竞争压力,但长远来看,这无疑会推高汽车、机械等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,最终受害的还将是德国自身的经济利益。更重要的是,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,这使得默茨的政策面临诸多挑战。

随着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对强硬回应的呼吁,德国在对华策略上展露出两面性。一方面,他强调达成某种共识的重要性,另一方面却又警告如果报复成为唯一选择,必须表现出强硬。这种犹豫不决的姿态,恰恰反映了德国对中国产品的深深依赖。德国在科技、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享有优势,但同时又无法摆脱对中国市场和资源的依赖。

对此,不少观察人士开始质疑,德国究竟应该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施压固然对德国构成了一定影响,但德国本身的经济稳定性以及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同样不可忽视。正是这种无法割舍的“依赖”—既想保持与中国的亲密关系,又希望在美国的压力下寻求自我保护,使得德国如今的政策选择变得愈发拗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德国并非孤立存在,它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欧盟的缩影。当前,欧盟关键矿物机构已发出警告,显然,欧洲对中国关键矿物的依赖已超出安全红线。欧盟计划到2030年之前确保任何单一国家对关键矿物的供应占比不超过65%,但如今大多数矿物的进口数据显示,这一红线早已被突破。

默茨决心已下,准备对华连开3枪,民调显示德国人已经开始怀念默克尔

在这一背景下,欧盟委员会正在积极行动,尤其是针对中企收购巴西镍业务的深入调查,显示出欧盟对于外部投资可能影响市场的敏感度。可以说,德国的应对措施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保护主义体现,更是整个欧盟对未来战略布局的深思熟虑。

德国目前的双重困境,既是对现任政府经济政策的反思,也是对未来外交关系的深刻考量。在面对中国崛起与美国施压的复杂局势时,德国必须走出自我保护的误区。保护主义并非答案,试图在竞争中孤立中国的做法注定会遭遇反击,最终导致德国经济的自我伤害。如今,默茨政府如果能够从默克尔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教训,回归到务实与合作的外交政策上,或许才能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评论